影像仪测量软件是一种利用光学成像技术进行高精度非接触测量的设备,被应用于机械制造、电子、模具等行业的尺寸检测。那么你知道影像仪测量软件的使用步骤吗?跟着小编来具体了解下吧!
准备阶段
设备与环境检查
硬件连接检查:确保电源线、视频数据线、控制卡数据线等连接正常,电源插头牢固插入插座,同时检查这些线缆是否有破损或老化现象。若发现问题应及时处理,否则不可开机。
工作环境准备:要保证测量仪所在的工作环境稳定、无尘、无震动,并且有良好的通风条件。因为温度过高或过低、湿度过大、有震动等因素都可能影响测量结果。
工作平台清理:移除仪器工作平台上的所有工件和其他物品,防止仪器自检时发生碰撞。
设备启动
打开电脑电源开关,启动相应的操作系统(如Windows 7等)。
打开影像测量仪的电源开关,让设备进行自检工作。自检操作结束通常会有信号提示,例如摄像头LED灯全开、全关等。
自检结束后,启动与影像测量仪配套的测量软件,一般需要输入用户名和密码进入主界面(软件默认用户名为tztek或Admin,密码为空)。
校准与调试阶段
系统校准
按照软件提示,使用标准件对测量仪进行校准,以此确保测量精度。校准是保证测量结果准确的重要步骤,对于不同的待测工件,可能需要重新校准设备。
镜头调试
根据测量需求选择合适的镜头,并通过软件或设备的调节功能,调整镜头高度和焦距,使被测物体在镜头视野中清晰可见。
光源调整
在软件中或者通过设备的控制按钮,调整测量仪的光源亮度和角度,以获得最佳的测量效果,保证采集的图像清晰、对比度合适。
测量前准备阶段
被测物体准备
将被测物体放置在测量台上,要确保物体稳定、无倾斜,同时清除其表面的油污、毛刺等杂质,以免影响测量结果。
测量工具与参数设置
测量工具选择:根据需要测量的特征和物体的实际形状,在软件中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如点测量、线测量、圆测量、探针、镜头等。
软件参数设置:在软件中设置测量相关参数,如测量单位(毫米、英寸等)、精度要求等。
测量阶段
测量模式选择
根据被测物体的复杂程度和测量需求,选择合适的测量模式:
基本测量模式:适用于简单的几何尺寸测量,如长度、直径、角度等。
高级测量模式:对于复杂的形状和表面质量测量,可选择轮廓扫描、3D测量等高级模式。
编程测量模式:如果需要对多个相同或相似的物体进行测量,可通过编写测量程序,实现自动化测量和数据采集。
定位与测量操作
定位被测物体:使用软件中的定位功能,如十字线、坐标定位等,将被测物体在测量台上精确定位。
选择测量点或区域:在软件界面上,通过鼠标点击或其他操作方式,选择需要测量的点、线、圆等特征或区域。
执行测量:点击软件中的测量按钮,测量仪将自动进行数据采集和处理,软件会根据预设的算法和参数计算出测量结果。
数据处理阶段
数据查看
在软件中查看测量结果,包括测量值、误差范围等详细信息,软件通常会以直观的界面显示这些数据。
数据导出
根据实际需要,将测量结果导出为Excel、PDF、Word等格式的文件,方便进一步的分析、保存和分享。
数据分析
使用软件自带的数据分析功能,对测量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例如计算平均值、标准差等,还可以生成报告或图表,直观展示测量结果和数据趋势。
结束与维护阶段
软件与设备关闭
完成测量工作后,按照正确的顺序关闭测量软件和影像测量仪,先关闭软件,再关闭仪器电源,最后关闭电脑电源。
设备维护
定期清洁:使用软布擦拭测量仪表面和镜头,避免使用化学清洁剂,防止损坏设备。
定期润滑:对需要润滑的部件进行润滑保养,确保测量仪的顺畅运行。
避免碰撞:在移动或运输测量仪时,要采取防护措施,避免碰撞和摔落,以免造成设备损坏。